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

21歲哈佛女博士楊元寧:修行勝過一切


比爾·蓋茲的母親曾經撐着羸弱病體,在他的婚禮派對中,公開敦促他:“得天獨厚的人呀!你背負了比常人更沉重的使命。”

外人眼中,她出身豪門,是王永慶的外孫女,她的父親楊定一則是長庚生技董事長,從小就是天才兒童,13歲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醫學院,21歲就拿到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生化博士及康乃爾醫學院醫學雙博士。

楊元寧16歲就出版了7本發人省思的童書,17歲為“紐約時尚周”走秀,18歲進入哈佛大學就讀,修習生物學與東方哲學雙學位,並在大學二年級就修完哲學系的應修學分。

1、特殊教育,感悟哲思人生

她的成績除了來自聰穎的天賦,更重要的是楊定一特殊的訓練──朗誦古典文獻。身為科學家與醫師,楊定一在研究兒童腦波時發現,朗誦古文時,兒童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一樣,腦波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,不僅代表着深層的紓解與冥想,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。


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

193个国家的素食集锦完成啦:来,我们一起吃遍全世界!



193个国家的素食集锦完成啦:来,我们一起吃遍全世界!当你出国玩儿想吃素但又不知道去哪儿吃的时候,推荐使用网站Happy Cow(www.happycow.net),它会根据你所在的位置告诉你距离你最近的素餐厅或素食友好餐厅!非常实用!
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jM5ODk1NDE0MQ==&mid=209610875&idx=1&sn=c64890ec86173b8cc37c083d198ce600&scene=0#rd

將正念帶入一日工作的15個實用步驟

【正念充電站】

《將正念帶入一日工作的15個實用步驟》

1、以靜坐10分鐘開啟新的一天。

2、花一點時間,坐著享受早餐時光。

3、每天提醒自己:感謝生命的存在,每一天你都擁有全新的24小時可以好好生活。

4、試著不要將時間分割為「我的時間」vs「工作時間」。若能以正念保持在當下並留心自己的身心狀況,所有的時間將都是屬於你的時間。因此,也就不會有下班時間才能感到比較快樂的問題發生。

5、在上下班或是赴約的路途中,試著抗拒總是想拿起手機撥打電話的衝動。允許自己在這一段的時間只和自己在一起、與週邊的環境在一起。

6、安排一個工作場域中屬於你自己的休息區,這是一個可以冷靜放鬆,停下來休息的小天地。在這裡做幾次自然的呼吸練習:回到身體的感受,也將對想法念頭的注意力帶回到當下。

7、在午餐時間,只是吃進食物,而不是吃進害怕、擔憂或煩惱。別在辦公桌上吃午餐,轉換一下環境,或是去散個步吧!

8、將正念的儀式帶入午茶時間。暫停手邊的工作,深深的望進眼前的這杯茶,試著看到蘊含在其中的一切:從它生長的環境,可能是雲霧繚繞下著雨的山間,到培育它的茶園以及採收它的辛勤工作者。

9、在進入會議前,想像一個非常平和、正念且有能力的人和自己在一起。倚靠著這個人的形象力量,幫助自己保持沉著與平靜。

10、如果你感覺到生氣或煩惱了,避免直接口不擇言或衝動行事。先輕輕地回到呼吸,順隨著自己的吸氣和吐氣,直到情緒的起伏變得較為和緩再給予回應。

11、練習將你的老闆、上司、同事或下屬看做是盟友而不是敵人。認知到共同協力工作比獨自工作會帶來更多的滿足感和喜悅感。能理解團隊中每個人的成功和幸福即是自己的成功和幸福。

12、對同事工作中的正面表現或特質表達出感謝和讚美。這將改變整個工作環境的氛圍,使得每一個人都感到更加的融洽和愉快。

13、在回家之前試著讓自己做一點放鬆和休復元氣的事情,這樣較不會把累積的負面能量或挫折帶回家。

14、在回到家處理家庭事務前,先花一點時間回到自己身上靜心、放鬆。清楚意識到「多工」狀態其實意味著「無法全心全意地專注做任何一件事」。我們需要的是全神貫注地一次只做一件事。

15、在一天結束之前,將一整天下來所發生的好事記錄起來。以正念澆灌我們心中喜悅和感謝的種子,讓它們能夠逐漸長大成熟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「我們或許應該將固著已久的概念如名望、財富和競爭,替換為三個佛教的內涵:理解、愛和放手。

當我們能夠在自己內在開始建立起和諧、愛和幸福感,我們將真正得以由我們身處的層面幫助到事業、工作或生活。」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作者:一行禪師(當今國際社會中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,以禪師、詩人、人道主義者聞名於世)

圖/文來源:http://www.huffingtonpost.com/entry/practical-ways-to-find-your-zen-at-work_568aa168e4b014efe0dafc4e?wkbotj4i

整理/翻譯:台灣正念工坊

吃素不是修行本身,而是修行的助緣


有⼀些學佛的⼈往往落入⼀種極端。比如:某個⼈雖然能做到⻑期吃素,也經常去寺廟做些朝拜、燒香供佛等佛事,但只注重外在表⾯的形 式,⽽不注重內在的修⾏。作為⼀個佛弟⼦,做⼈的修養、品格,⼀天比⼀天要提⾼;⾃⼰內⼼的煩惱、妄想,⼀天比⼀天要減少,這才是修 ⾏的⽬的。 燒香、磕頭、朝拜等佛事⾏為這些都不過是修⾏的⽅法,⽅便⽽已。⽅便怎麼可以變成修⾏本⾝?吃素應該從修⼼開始做起,不應該僅僅停留 在吃素的形式上。很多⼈嚴格執著吃素,但往往忽略修⼼本⾝。這豈不是捨本逐末了嗎? 吃素不是修⾏本⾝,⽽是修⾏的助緣,也是⽅便。佛教⼀⽽再,再⽽三地提醒我們,在修⾏路途中應該放下對⽅便的執著⽽提升修⾏本⾝,藉 助這些助緣來提升⼈的修養和品格、慈悲與智慧,才能渡過輪迴苦海,併到達涅槃的彼岸。⽽我們總是在修⾏的路上放不下對⽅便法的執著, 這就好比遊客到達彼岸時,卻放不下船⼀樣可笑。



尊者⼤師也曾經說過:「無論你是對世間法執著,還是對修⾏的形式上執著,都是⼀樣離不開執著。就像⼀個⼈是被鐵鏈綁住,還是被⾦鍊綁 住,是⼀樣的道理,其作⽤都是束縛。」

修⾏本⾝是斷除煩惱和增上功德。學佛是為了覺悟宇宙⼈⽣的真諦,是⻑養慈悲和了達智慧的真理。學佛不是注重表相的⼀⾨學問,更不是沉 迷在修學佛法的表⾯形式上。我們學佛⼈應該學佛越久,對表⾯形式上的執著越減少;學佛越久,內在的知⾒越有提升;吃素時間越久,越是 應該充滿廣⼤的慈悲和包容的胸懷。 有些佛弟⼦吃素多年,⽽且吃素吃得很執著、很嚴格,連⽜奶都不喝等等,但內⼼的貪嗔痴仍然沒有絲毫的改變和減少,關愛⽣命的⼼、慈悲 ⼼也⼀點沒有增上。有些⼈吃素以後反⽽脾氣非常糟糕,接⼈待物不熱忱,為⼈處事不圓融,⾃⼤⾃私的習氣越來越強,對⼈對事都非常冷 漠,⼀點⼈情味都沒有了,常常愁眉苦臉,沒有⽣命活⼒,這樣的吃素真的很可憐。 在⼀個地⽅有⼀位老居⼠,她嚴格吃素並苦修了很多年。有⼀次,她的家⼈在做飯的時候,不⼩⼼在菜裏⾯加了⼀些含有⾁味的調料,被她發 現了,這個老居⼠立刻勃然⼤怒質問家⼈:「你們明明知道我是嚴格吃素的佛教徒,為什麼還故意在我的菜裏⾯加⾁食調料?你們這樣做會毀 了我的修⾏!」她不但發怒,還進⾏惡⼝。


我們平常在餐廳⾥吃飯的時候也經常看到類似這樣的情況發⽣,如果菜湯⾥發現⾁食調料的時候,有些居⼠會找老闆吵架,有些居⼠直接對服 務員發脾氣。

這樣的發怒⼀是不應該,⼆也沒有必要,因為我們是佛教徒,應以⾝作則,給家⼈做個榜樣。⽽且發怒的罪業非常嚴重,嗔恚⼼的破壞⼒很可 怕。寂天菩薩在《入⾏論》中說:「千劫以來所積聚的,布施或供養諸佛等,福德善根——⼀念嗔⼼就能摧毀無遺。」 意思是說即使是千劫中通過布施和供奉諸佛等獲得的善業福報,只要你⽣氣發怒⼀次,就會將全部福善功德摧毀。 經常有⼀些修⾏非常好的法師和我聊天說:「現在很多地⽅不少⼈吃素,也很普遍,可在他們的⾝上卻很少看到發⾃內⼼的熱情、慈悲和喜 悅,反⽽感覺他們對待⽣活非常冷淡,並且比較容易不開⼼,有時甚⾄莫名其妙地發火」。

我就跟他們開玩笑說:「由於他們在⻑期吃素,可能⾝體缺乏營養。根據藏醫學的解釋,⾝體缺乏營養時,體內的氣容易上升,引發對情緒的 影響,容易莫名其妙地不開⼼,甚⾄會發脾氣」。 在藏地有些⼤德不⼀定⻑期吃素,但他們的內⼼充滿著慈悲,對眾⽣情誼非常深厚,只要呆在他們⾝邊就會感到舒適溫暖,總是不想離開。每 當我回憶起⼩時候依⽌他們的情景時,總會潸然淚下。 他們既有⾼尚的品質,為⼈處事也非常圓融,⼜證悟了⾄⾼無上的境界,能通達⼀切諸法的實相。他們雖然沒有⻑期吃素,但為什麼能做到如 此的境界?因為他們在⽣活⾥的點點滴滴中⼀直沒有離開真正的修⾏,並抓住了修⾏的重點和核⼼——慈悲與智慧。

原文出處 http://www.fun01.cc/post/174271

一人一百,救一命